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110年轉型正義相關主題第二階段研習活動

1002()林易澄博士主講「遠鏡頭、日常、蒙太奇——『找回過去』的三段故事」

近年來,戒嚴時期政治案件逐漸出土,不再是禁忌。從三段故事展開——晚年整理難友生平的政治犯陳英泰先生,尋找父親身影的郭阿姨,書寫四十年前事件的作家季季女士——除了認識「過去」,也討論「找回過去」,思考當年和今天的連繫。

1016()蘇致亨老師主講「剪出來的電影史:審查制度下的台灣電影史」

以威權統治時期的電影檢查、審查制度為主題,透過異色電影、政宣電影及新電影等類型電影,帶領觀眾重新記憶這段被遺忘、卻劇烈衝擊電影創作的特殊歷史,同時思考電影審查制度對廣義言論自由的箝制。

1106()陳君愷教授主講「轉型正義的困境」

轉型正義是由威權轉型為民主的重大改造工程,亦是民主能否鞏固的重要關鍵。但在觀念與實踐上,常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困境,以致窒礙難行。本次講座即在針對此問題加以分析與探討,透過對相關課題的理解,試圖加以克服,俾使轉型正義得以順利進行。

1120()陳進金教授主講「檔案vs口述歷史: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若干問題的探討」

以「蘭陽工委會案」、「統中會案」,以及「綠島人民的口述資料」為例,重點有:1.戰後臺灣白色恐怖的歷史背景與研究概況;2.檔案與口述歷史如何運用於戰後臺灣白色恐怖的研究?3.檔案與口述歷史運用於戰後臺灣白色恐怖研究應注意的問題為何?

1127()彭仁郁教授主講「我身上的威權印記」探索工作坊

記得小時候進校門要先向蔣公銅像敬禮嗎?記得努力糾正家鄉口音的榮辱交織嗎?這些在過去建立的情感、認知與價值,如何影響著人生的選擇及對國家的想像?在思考應如何處置威權象徵之前,這場工作坊希望與您一起探索那些曾經烙在身心的印記。

125()黃丞儀教授主講「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對台灣民主化的影響」

1987年解嚴是台灣民主化的開端嗎?那為何國民黨卻先通過了「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」?國安法在解嚴後五年內扮演了穩定一黨專政的重要功能,充分展現了「統治者的狡獪」。重新評估台灣民主化,必須從1987年解嚴的孿生子「動勘時期國安法」開始。

1211()張維修博士「空間的轉型正義:不義遺址與威權象徵」

近年來關於轉型正義與空間連結的研究與討論逐漸增加,空間可以作為保存記憶的容器,也可以是證據與資料的來源,而視為政治與社會的文件,為了過去與未來實現正義的可能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