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3年蔣中正領導抗戰學術研討交流暨展覽策劃考察
報告名稱: | 103年蔣中正總統領導抗戰大陸文化遺跡暨紀念館所展覽及研究交流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計畫主辦機關: |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出國人員名單: |
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出國地區: | 中國大陸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參訪機關: |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,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,國民政府主席官邸,南京博物院,中山陵,中華藝術宮,上海電影博物館,溪口博物館,蔣中正故里史蹟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出國類別: | 考察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出國期間: | 民國103年06月03日 至 民國103年06月09日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備註: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報告日期: | 民國103年07月08日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主題分類: | 文化藝術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施政分類: | 典藏與展覽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關鍵詞: | 民國,蔣中正,對日抗戰,博物館,展覽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報告書頁數: | 69頁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報告內容摘要: |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(以下簡稱本處)係為紀念蔣中正總統而設立,回顧抗戰時期,蔣中正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,為中華民國實際之軍政領導人,除於盧溝橋事變以前為厚植國力揭示「攘外必先安內」政策外,並著眼於國家動員積極推動「新生活運動」,於中日戰爭爆發後,其堅持「抗戰到底」的決心,帶領全國軍民浴血抵抗,最終贏得勝利,為國家民族之獨立生存發展奠定不可磨滅的貢獻。從蔣中正的廬山談話會演講和聲明、國民黨首次正式通過抗戰決策、戰時體制的初步確立、淞滬抗戰、上海撤軍和南京淪陷等事件,皆可瞭解政府堅定抗戰的立場。民國25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,國共兩黨從對立走向和解與合作,當時蔣中正作為體制內決策者,對日本的步步進逼不再輕言退讓。過去中共宣傳八年抗戰,每每極端誇大共軍表現,把主力戰場的國軍塑造成無能、作戰不力的一方,也抹煞蔣中正領導抗戰之史實,惟學術研究交流日趨熱絡,兩岸學者開始根據史料還原真相,歷史詮釋已非一言堂,此正凸顯兩岸學術文化交流的正面成效,而臺灣在中國現代史研究上亦應持續保持關注與發聲,並充分表達對於關鍵歷史事件的自身立場與論述。本次赴大陸考察地點為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寧波等地,除出席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、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、期刊《抗日戰爭研究》編輯部聯合主辦之「蔣介石與抗日戰爭(1931-1945)學術研討會」,本處副研究員隨行發表論文外,亦前往奉化市溪口鎮考察蔣故居、蔣母墓塋、妙高臺及溪口博物館,以及參訪南京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、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、南京博物院與上海市中華藝術宮、田子坊、愛廬、景靈堂等地,針對學術與展覽交流進行考察,俾充實深化本處常設展內涵與展示內容,並作為本處轉型特色專業博物館之參考。 |
電子全文檔:https://report.nat.gov.tw/ReportFront/ReportDetail/detail?sysId=C10301844
計劃主辦機關網站首頁:https://www.cksmh.gov.t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