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展間
家庭
蔣中正(1887-1975),浙江奉化溪口鎮人(今寧波市區西南方)。祖父晚年開設「玉泰鹽鋪」,再交由精明幹練的父親蔣肇聰接手經營,家計日漸饒富。蔣9歲喪父,其少年時期在母親與外祖母陪伴下度過。蔣一生中對父親記述文字甚少,但對母親無論在其生前或歿後,均表現出依戀與感懷之情。
蔣幼時頑皮任性,又多病,倍增慈母之憂。蔣年長後每憶及此,常自責不孝,而每當心情煩悶或遭遇挫折時往往更思念母親,並抒發於日記中。蔣中正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奮鬥,但對故鄉存有深厚的情感。其關心鄉里具體作為甚多,如對親友悼念、致贈親友年節金、設立武嶺學校、協助故鄉建設與復員等。
傳統社會重視族譜纂修,民國7年(1918年)蔣氏宗譜修訂,孫中山手書「廣慈博愛」橫幅致贈,上款「蔣母王太夫人修譜紀念」,下署「民國七年九月孫文敬題」。時近族譜30年一修之期,蔣中正聘請吳稚暉為總裁、陳布雷為總編纂,並由兒子蔣經國赴溪口召集宗族會議展開修譜工作,民國37年(1948年)完成《武嶺蔣氏宗譜》32卷。蔣於民國53年(1964年)為紀念母親百歲誕辰編印《蔣氏慈孝錄》,收錄社會賢達如譚延闓、于右任、王雲五等人為母親賀壽之題詞,其文辭、書法頗可觀,具有藝術價值。
蔣中正外表堅毅、性情剛烈。依據可靠記載,蔣有4位女性伴侶,毛福梅、姚冶誠、陳潔如、宋美齡,她們各陪伴蔣一段時間,但在蔣心目中分量有輕重之別。
毛福梅是髮妻,生育一子蔣經國,此段婚姻係由蔣的母親安排。毛與蔣離異後仍居豐鎬房(蔣故居),民國28年(1939年)12月毛被日軍炸死,蔣聞訊感到非常悲傷,抗戰勝利返回溪口都會前往其墓祭悼。
姚冶誠是侍妾,也是兒子蔣緯國的養母。
蔣在民國10年(1921年)開始與陳潔如與交往,在日記中以本名「璐」稱之;兩人約會、出遊、觀劇,如膠似漆,豐富了蔣的軍旅生活,迄民國16年(1927年)陳淡出蔣的情愛世界。
宋美齡才貌兼備,經過半年追求,蔣宋終成眷屬。民國16年(1927年)12月1日下午4時蔣宋二人在上海戈登路「大華飯店」舉行世紀婚禮,到賀觀禮來賓千餘人,民眾爭睹於道,盛極一時。蔣並發表「我們的今日」專文,宣告「余二人今日,不僅自慶個人婚姻之美滿,且願促進中國社會之改造。余必本此志願,務完成中國之革命而後已,故余二人今日之結婚,實為建築余二人革命事業之基礎」。日後在接踵而至的國事壓力下,宋為蔣排解焦慮,侍病護疾,蔣時常在日記中感嘆「當今之世,誠意愛輔我者,惟妻一人」,又記「夫妻和樂同道,足以制勝一切憂患也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