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重文資身分
中正紀念堂於民國69年(1980)落成並對外開放,民國96年(2007)經當時文建會公告指定為「國定古蹟台灣民主紀念園區」,範圍包含主堂體、民主大道、民主廣場和自由廣場正面牌樓。民國97年(2008)臺北市政府公告「中正紀念堂」登錄為臺北市文化景觀,範圍包括中山南路、信義路、杭州南路、愛國東路等主要交通動線圍合之中正紀念堂全區。
自由廣場正面牌樓高30公尺,寬80公尺,為五間六柱十一樓的牌樓。穿越牌樓為民主廣場,是由牌樓、國家戲劇院及音樂廳所圍合而成的空間。民主大道為園區之主要軸線,從正面牌樓、民主廣場及民主大道至紀念堂臺階,長度共380公尺,大道兩旁花壇種植各色四季花草,編織成傳統吉祥如意圖案。中正紀念堂主堂體總高 70 公尺,正面階梯89階,表示蔣中正總統歲數。
園區興建緣起於民國64年(1975) 年蔣中正去世,行政院核定「紀念總統 蔣公有關事項」並成立籌建小組,決議結合民間捐款及政府出資並撥用國有土地興建中正紀念堂,並於民國65年(1976)10月31日動土,民國69年(1980)4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。園區規劃及所有建築之設計均由楊卓成建築師主持,配置上使中正紀念堂與前方國家戲劇院、音樂廳呈現鼎立聚合之態勢。
解嚴以後,隨著臺灣政治轉型,園區空間因為具有大型廣場並鄰近博愛特區,屢次成為公民參與民主政治的重要集結地點,最著名者如民國79年(1990)之三月學運,抗議學生曾於廣場樹立大型野百合塑像,其抗爭訴求如解散國民大會、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等,是臺灣回歸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重要里程碑。同時此處亦為臺北市中心最大的公園綠地,是周邊居民日常生活休憩、運動、社交的開放空間,更是大型藝文活動的展演場所,對臺灣民眾而言具備多重、複雜的歷史記憶與意涵。
線上預約:導覽申請
申請須知
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防疫政策,請協助配合下列事項(後續視疫情機動調整,造成您的不便,敬請見諒):
1.量測體溫與手指消毒:額溫量測不可高於37.5°C,館內入口處備有消毒酒精,入館前請先消毒雙手。
2.訪賓須全程佩戴口罩。
主辦單位: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
電話:02-234311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