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起沿革
蔣中正總統於中華民國64年(1975年)4月5日逝世,六月行政院接受各界建議與治喪大員會議之決議,決定在臺北市興建中正紀念堂,並即核定設立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,聘請俞國華、林金生、蔣彥士、高魁元、趙聚鈺、費驊、賴名湯、謝東閔、蔡鴻文、周宏濤、 秦孝儀、張豐緒、林挺生、辜振甫、徐有庠、王永慶等十六人為委員,積極推行建堂事宜。嗣於65年(1976年)10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,敦請張群、何應欽、陳立夫、倪文亞、王雲五、于 斌、錢思亮、 黃少谷、谷正綱、黃杰、林伯壽、吳經熊、連震東、陳啟天、徐慶鐘、張寶樹、謝東閔、孫亞夫、劉闊才 、戴炎輝、劉季洪、周百練、蔡鴻文、林挺生、林洋港等25位先生為指導委員,指導建堂工作,俾臻完善。 |
64年(1975年)7月2日,籌建小組舉行第一次委員會議,經廣泛而慎重之考慮,擇定臺北市杭州南路以西、 中山南路以東、愛國東路以北、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;並將區內林森南路轉入地下,進行整體規劃。 |
8月,小組公開徵求海內外建築師提供建築設計構想,前後收到43件。經聘請專家初審,選取五件,由建築師提出進一步之設計藍圖與實體模型,再經國內外專家複審,並邀請有關方面審閱模型, 提供意見後,決定採用楊卓成建築師之設計;復經詳細規劃研討,乃告定案。爰於65年(1976年)10月31日 蔣中正總統九秩誕辰紀念日舉行破土典禮並動工興建,由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承建。至民國69年(1980年)4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。 |